張相片
這張圖是天王托塔配合貼山靠,是格鬥八極拳的威力展現之一,能瞬間把對手拆解,而且還是用對手的體重破壞他的肢體,這也是老師所推動的「三盤絞扣」新攻擊模式,老師曾說好的八極拳未必都是猛打硬破的方式,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大部份人認為猛打硬破是八極拳該有的特色呢?任何一種高妙的武術,初學者打起來都是猛打硬破的嘛!國術中有手、眼、身、法、步說,法一般人都說不清不楚,在我看來法是用法、鬥智之意,前些日子由歐吉書教練導讀陳品三宗師-陳氏太極拳圖解-太極拳用說,裡面舉例說的明白: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紀教練將老師螳螂拳一系列講手照片連圖開始加上註解,這個是子母連環中的變化,使用抱頭封運用如下所示,另外老師也在台灣國術論壇對這個講手作了說明,就算沒有學過螳螂拳的人也可以欣賞,我把網址列出如下: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我在剛開始練習漢刀時常犯了不夠仔細的問題,還在用拙力練習,常不懂得所謂巧妙,雖是如此,老師也說功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開始的腿力、背力、臂力、腕力的訓練也是很重要,慢慢這些部位的運用效力提升後,你的身體就有足夠的能耐感悟所謂的巧妙了。所以有時候雖然當下覺得自己進步不大,但時間一到自然水道渠成,這時回想過去才知道之前所犯的問題也不一定是問題。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爬文爬到吉書教練「馬步是個玩笑?????」看到那麼多"?"我也嚇一跳!不過深具啟發性,看了內容覺得又回到國術的世界裡,現在人喜好速食,少細嚼慢嚥。郭先生說:「魔鬼藏在細節裡」以下這篇文我嗅出邪惡的味道^^好吧上菜了: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由於文字的敘述不容易了解,所以紀教練將老師的組手照片連圖開始加上註解,第一個就從螳螂拳力劈組手開始,如下所示,另外老師也在台灣國術論壇對這個組手作了說明,我把網址列出如下: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天凌晨有位長輩過逝,平日常見面的長者,如今已不在,嘆息之外,想著只要是人就逃不了死這一關,人生短暫許多事物在時間的作用下都是虛幻的,一旦時間到了,肉體全都還原成地、水、風、火、空,什麼是真?有沒有永生?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看現今出版的國術書籍有時會有一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現象,在套路的教學上攝影的角度不固定,我想除了他們這派的學員大概一般人是看不懂的,有時候即使攝影的角度固定,側面或背面也看不到,也沒有對照圖,難道這些人都沒有重要姿態在於其中?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1年01月23日石正人教練導讀「游身八卦連環掌」一書,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這次對「混」與「清」作個闡述、討論。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個環境、這個姿勢看起有點向在釣魚^^||…年初一時與師兄們向老師拜年,聊到對武學字訣的認知與方法:知道不等於了解,了解不等於會,會不等於通,通還有程度的差別。當研究一新的領域時,擁有資料並看過是第一步,了解作者原意是第二步,能夠表達作者的動作是第三步,可任意由此字訣作變化則為第四步,但不要忘了人是會進步的,我只是平了當初作者那時的程度,還要更進一步超越演譯出新的能力這是第五步,難怪老師常說:你要再仔細一點。讓我了解到我的知道不等於他的知道啊!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兩天前談到弓步的結構力,這次聊聊馬步,什麼是馬步?都說是馬了,就應該像戰場騎馬殺敵般,動作應該又快、又重、又穩定,否則這匹馬就不是好馬了^^所以如果您練的馬步沒有這種威力就要提升到這樣的程度比較好,每個系統的馬步所使用的字訣當然不盡相同,格鬥八極拳的馬步需要足夠的彈力,這個彈力可避震(不傷膝蓋),可以在沈墜時加速,以達到越重越快、既沈且浮的效果。看似將矛、與盾集於一身,要作到基本武學程度可不能少。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