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張相片
這個環境、這個姿勢看起有點向在釣魚^^||…年初一時與師兄們向老師拜年,聊到對武學字訣的認知與方法:知道不等於了解,了解不等於會,會不等於通,通還有程度的差別。當研究一新的領域時,擁有資料並看過是第一步,了解作者原意是第二步,能夠表達作者的動作是第三步,可任意由此字訣作變化則為第四步,但不要忘了人是會進步的,我只是平了當初作者那時的程度,還要更進一步超越演譯出新的能力這是第五步,難怪老師常說:你要再仔細一點。讓我了解到我的知道不等於他的知道啊!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兩天前談到弓步的結構力,這次聊聊馬步,什麼是馬步?都說是馬了,就應該像戰場騎馬殺敵般,動作應該又快、又重、又穩定,否則這匹馬就不是好馬了^^所以如果您練的馬步沒有這種威力就要提升到這樣的程度比較好,每個系統的馬步所使用的字訣當然不盡相同,格鬥八極拳的馬步需要足夠的彈力,這個彈力可避震(不傷膝蓋),可以在沈墜時加速,以達到越重越快、既沈且浮的效果。看似將矛、與盾集於一身,要作到基本武學程度可不能少。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嘗想八卦掌以身法見常,有人稱之「幽身飄襲」,那八極拳呢?橫衝直撞?猛打硬破?基本上是對的,一運拙力天瘋魔, 那股狠勁要出來,總之讓人怕就是了!以上是大方向,看起來只重視功力沒有技巧,那小細節呢?吞吐浮沈、俟傍擠靠、崩撼連擊、三盤絞扣等要訣也要注意,勿必做到全身是手,方能成為在細緻的瘋魔,想想看一個冷靜的瘋魔可怕吧!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手、眼、身、法、步,手排在第一位,得知手法在國術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張圖是吳教練作的小纏絲手,要怎麼作才能接的住對手的攻擊?會不會被打到?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整理影片區資料時,發現了一個視頻,這是幫老師慶生時的花絮製作,是紀教練製作的,覺得音樂與照片配合的很好,歲末之際特別放上來。順將活動內容連結也加上來^^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玩過刀魂、侍魂、x國無雙系列的人都知道當雙方靠近時是很容易進入拼刀狀態來決定勝負的,這時你的近身招法就不可不練了,電玩中是比看誰按、搖的頻率快,現實中則是力量與技巧缺一不可。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3448_%E8%AA%BF%E6%95%B4%E5%A4%A7%E5%B0%8F.JPG神乎其技
本文章引自歐吉書教練的部落格,老師書中組手照片對手大部份都是他。歲末之時整理資料,覺得他這篇文章很有感覺,特別引來放到武術感想區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今日下課後與學員討論怎樣練功才會長的壯:以格鬥八極拳來說,只要體勢對就會越練越壯,依他的狀況我提醒他三個重點:一是涵胸二是呼吸三是沈墜,再來就是不斷重覆;涵胸要如華蓋張起讓空間充份,呼吸要如橐籥鼓納深闊,沈墜要如鐵樁入地直插,這樣不斷的練習自然可將氣、力養足,如要說有速成法就是今天吳教練教他的小八極起式-英雄獨立,這是原點也是明白的指出格鬥八極拳的沈墜練法,希望下週能夠看到他壯起來。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那日幾個師兄弟晨間聚會,想說聊天不如聊聊武學,就找個白板,討論近日對八卦掌的心得,這次主題是「角度」與「擰旋」及「重心」,我們試著討論在走掌的時候,到底是什麼對準圓心呢?是頭?是手,是丹田,各派說法似乎不盡相同,有的講的與作的還不一樣。而擰旋到底是擰在那裡?是擰在手上?身上?腳上?如果是在身上是在身上的那裡?…走掌時重心是要在前腳還後腳,會有什麼不同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這裡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這天有寒流,很冷…很難得這次靖硯與吳教練撞衫^^…出腿時需要注意,遇到待命型對手很容易被撈腿。此外出腿時結構需要耐衝撞,原因無他,當你單腳站立時肯定沒有雙腳穩,若結構不良很容易被對手結構給撞倒,或是反作用力給撞倒,或是踢出沒散力的腿。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2010/11/21老師在小森林樂台旁練刀的側錄,這個地方的風景挺好,讓人練起刀來神輕氣爽的。雖是木刀但讓人感到刀很利,雖是長刀讓人感刀到很輕。最後一個視頻是2010/12/05的「槳刀」練習側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每種兵器都有其對敵的適當距離,如何保持這個距離,讓你打的到對手而對手打不到你,是格鬥上除了防禦外最基本的課題,但如果對手突破這個距離進入你身邊如何未雨尚繆?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那週吳教練另有任務,由楊世芳教練指的學員,學國術的人常對「字訣」有深入研究的興趣,如此圖,可思考楊教練作的是壓胯、坐胯、落胯、吸胯、縮胯、鬆胯、切胯、收胯、抽胯、沉胯…問題不在答案而在過程,經過不斷的辯證,觀察力就會提升,再內化透過"肢體"表達你的情感與意識所產生的結果,我想這就是"藝"吧!回到這張圖,除了胯外其他的元素呢?問自己夠仔細嗎?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每次元旦我們都會有活動,這次我們改變形態,我建議從之前的旅遊改成KTV聚餐兼唱歌,個人覺得這感覺挺不錯,不用跑到外縣市就可以聚在一起聚餐、活動,雖然我聲音唱歌不好聽,但也讓我很盡興,下次如果再加上一個套路表就更好了,就怕打壞電視^^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0年12月26日歐吉書教練「陳氏太極拳圖說」導讀,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0年12月19日謝中昱教練「楊式太極拳述真」導讀,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0年12月12日吳烱宏教練「形意拳講義」導讀,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新年快樂~2010年12月05日紀宓妏教練導讀「陰陽八盤掌」一書,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2010年11月28日楊世芳教練導讀「六合螳螂手法」一書,以下是活動照片作個紀錄。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相片
您曾懷疑您練的兵器能不能用嗎?你揮刀可盡全力嗎?可以揮的準確嗎?其實想一想在危急時刻您一定是全力出手,且一定要又重又準方可。

武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