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武藝圖譜通志書皮 

轉貼

上海 李再森 王言群   關於《武藝圖譜通志》

http://www.wushu2008.cn/redirect.php?tid=32880&goto=lastpost

090403

 

一、《武藝圖譜通志》簡介

    《武藝圖譜通志》是一本記載中國明代傳入朝鮮的十八般武藝、由朝鮮君主欽定的古代武藝圖譜文獻,作者李德懋、樸家齊,現藏於韓國國家圖書館。文本詳細記載了中國武藝功夫的精粹,具有綜合性、代表性、全面性、典型性特點,是在國內外罕見的圖本。歷經韓鮮“宣廟”、“孝廟”兩廟時期,漸續完本。主要內容是從明朝戚繼光《紀效新書》和茅元儀《武備志》等兵書中截出,收錄了部分由中國傳入日本、朝鮮的武藝,經過他們的演練發展,將其作為補充。圖譜作者參考了有關兵技文獻144余冊,絕大多數是中國明晚期以前的著作。群書之中以戚氏《紀效新書》和茅氏《武備志》“俱為是編之標准”,朝鮮訓局郎(古代官職,負責軍事訓練)韓嶠著《武藝諸譜》六技一卷,並前後增至二十四技,賜名《武藝圖譜通志》,作為朝鮮軍隊“郊練指南”。以此達到培養士兵的愛國精神,勇敢精神,強健體魄,提高武技,保衛國家之目的。

    近十年來,為了再現傳統武藝,韓國數家武藝學術團體和部門對《武藝圖譜通志》進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由於對中國傳統武藝的理論、技術了解有限,未能取得很大的突破和進展。2003年韓國體育大學韓國武藝研究所申請的科研項目“武藝圖譜通志展現”課題,經韓國文化部批准,正式立項研究,因研究遇到困難,再現工作陷入困境,難以繼續開展。

二、巧遇李教練

    崔秉珍、盧東鎬系上海體院武術系韓國博士留學生,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武藝。2002年11月始跟隨李天華教練學習通備十路彈腿、劈掛拳、翻子拳、纏海鞭杆。崔秉珍在中國溫州舉辦的“世界武術邀請賽”上獲得劈掛拳、鞭杆兩塊金牌。2003年初,盧東鎬回國探親悉韓國體育大學、韓國武藝研究所所長沈勝求教授的課題和想法,並向沈教授推薦了李天華教練,認為李教練是突破《武藝圖譜通志》展現課題的最理想人選。沈教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提出先讓李教練搞個樣本試試。於是,李天華教練自五月下旬開始對韓國的《武藝圖譜通志》、《武藝諸譜》與中國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程衝鬥《單刀法選》、《長槍法選》、少林《白眉棍法》進行了比較分析。對文、圖、譜、訣、動作名稱進行了研究,發現這本極其珍貴的文獻與中國明代武藝和流傳下來的傳統武藝有著緊密的聯系。“御制武藝圖譜通志序”記載了“宣廟既平倭寇,購得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譴訓局郎韓嶠遍質東來將士,究解其棍棒等六技,作為圖譜而成”,又如武藝圖譜通志凡例記載“原書器械圖解皆從戚書截出而圖”,“戚氏《紀效新書》和茅氏《武備志》俱為是編之標准……”。說明古代武藝圖譜通志就是中國武藝,是以戚繼光《紀效新書》和茅元儀《武備志》為標准,結合中韓兩國軍隊抗擊侵朝倭寇取勝“東來而歸將士的實際武藝遍質細書,此編或展為大書,收納六技並增至二十四技,歷經朝鮮宣廟、孝廟年間先後增補而成十八般武藝”。由此可見,朝鮮御編《武藝圖譜通志》是出自中國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和茅元儀《武備志》,是對中國十八般武藝引進後全面的編撰。李教練根據圖譜復原展現出了“拳法”一項,“雙手刀”一項,由崔秉珍錄像後寄給沈教授。沈教授同韓國的武藝研究工作者看了錄制的光盤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三、誠聘中國專家

    2003年7月11日沈教授慕名前來,專程由漢城來到上海,在水中花賓館約見了上海體育學院武術系博士生導師、中國武術教育家邱丕相教授和中國傳統武藝家、國家級教練李天華老師進行了協商。韓方商定聘請邱教授為《武藝圖譜通志》展現計劃的顧問,聘請李教練為展現計劃的技術負責人,委派盧東鎬、崔秉珍博士作為李教練的助理,在邱教授提議下又增加陳寶強為李教練的助理。會後共同觀看了李教練根據圖譜再現的“拳法”和“雙手刀”套路,大家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在忠實於原著的前提下,結合傳統武藝劈掛的勁道、翻子、八極、戳腳、分手等武藝的內容,真實再現了古拳法的風貌。圖譜“拳法”出自戚氏《紀效新書》拳經中的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圖形、動作名稱、勢法同戚氏之書一樣,其勢法主要與劈掛、翻子、八極、戳腳、分手、紅拳、形意等中國武藝功夫有密切聯系,雙手刀根據明代程衝鬥單刀法選中的招式簡化而出。現在在我國流傳的苗刀、雙手刀套路中的內容與圖譜中的雙手刀均密切相關。由此可見中國武藝是母,圖譜武藝記載是子,它們是一脈相承的母子關系。只有精通中國傳統武藝功夫,並且對中國傳統兵書武藝、拳書武藝有較深的研究才有可能揭開“圖譜”之迷,再現古代武藝真貌。

    會談明確了在2003年年底前,除兩項馬上武藝外,將圖譜中二十二項在上海開展再現工作。李教練邊研究,邊整理復原,邊演練修改,同時把破譯再現出的武藝教給盧、崔二位博士。動作勢名的來源及解釋由邱丕相教授負責完成。

    原計劃第二天回國的沈教授,經過對李天華教練武藝理論水平、技術水平的了解,聽取了李教練對“圖譜”的見解後,非常興奮,認為聘請李教練擔任圖譜展現計劃負責人是他們最明智的選擇,並決定推遲回國的行程,就圖譜研究中的遇到的疑難問題向李教練求教,希望李教練將《武藝圖譜通志》和《武藝諸譜》這兩本武藝文獻結合戚繼光《紀效新書》和中國傳統武藝的精髓拳種給予講解。李教練聯系劈掛的勁道、翻子、八極、戳腳、分手、苗刀、雙手刀、劈掛刀、鞭杆、剃袍劍、戳腳劍、劈掛刀、六合條子、迎分條子、八路條子、琵琶條子、風魔棍、扭絲棍、蒲團棍、天旗棍、白眉棍、六合大槍、高家大槍、金槍等優秀武藝,一頁一頁的過了一遍。沈教授不時的提出問題請李教練解答,李教練以武藝大家的氣度毫不保留的對三百多個問題,從文字、動作勢名、勢法、武藝術語、拳譜、拳訣、運動路線、技擊含義等進行了耐心的講解示範。沈教授的治學精神令人欽佩,他虛心求教,認真筆錄,並在圖譜上不停的圈點、標記重點。李教練講到技術奧妙處,當他明白了精髓的含義後,興奮的連說“OKOK”。李教練高深的武藝造詣令韓國沈教授、李教練親傳弟子盧東鎬、崔秉珍嘆服。他們說“這三天所學到的東西三年都學不到,以前看不懂,聽講後對研究古代武藝圖書的水平有很大提高。”邱丕相教授也說:“沈教授進行這項工作是找對人了。”

    沈勝求教授請求李天華教練演示了中國傳統武藝,李教練當即在賓館大廳演示了精彩的劈掛拳、八極拳、翻子拳、戳腳拳的組合招勢。沈教授又提出觀看“敦煌武藝”的錄像帶。李教練拿出了珍藏多年與其恩師中國武協委員、甘肅省武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著名的中國武藝大家王德功先生共同發掘創編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武藝。看後,沈教授問是否可以給他復制一盤,為了弘揚中國武藝,李教練經慎重考慮還是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沈教授很高興地表示邀請李教練去韓國,臨走之時共同合影留念,對李教練的真誠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上海的夏天非常炎熱,李教練帶領盧東鎬、崔秉珍冒著酷暑,晚上查看資料,白天編套路。平均十天搞出一個項目,整理後由李教練錄像,並教給盧東鎬、崔秉珍。相繼搞出了日本古代四個流派(土由流、運光流、千柳流、柳彼流)的雙手劍和交戰刀、中國的雙手刀、銳刀、提督刀、雙劍、朝鮮的本國劍(這裡劍實質就是長刀)。

四、北上訪名師

    在研究拳法、棍棒、月刀,還有長槍等項目時,李教練也遇到了困難。因為長槍前譜、長槍後譜均出自於中國大槍,需要研究在我國流傳下來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長槍和程衝鬥的《長槍法選》篇,需要考察流傳下來的大槍武藝。邱丕相教授托人找到一盤由武漢體育學院溫力教授的大槍光盤給李教練作參考。同時李教練提出去找恩師王得功先生求教,對流傳於大西北蘭州地區的高家大槍、定宋槍、金槍、張飛槍、畫眉大槍、魯候大槍、四季大槍等大槍進行了調研考察,因為蘭州是自古出大槍的地方。雖然工作量很大、時間很緊、工作很艱苦,但是為了展現計劃的順利進展,李教練的心情還是欣慰的。因為展現古代武藝,在中國的官方機構和民間團體還極少見到,在我國該項工作的研究還很薄弱,隨著老一輩武藝家相繼離世、優秀的傳統武藝將後繼乏人。如不及時搶救,武藝國寶就有瀕臨失傳的可能,這種狀況實在是令人擔憂。

    王得功先生給李天華教練詳細講解了大槍的槍法,並傳授了六合大槍、高家大槍,歷經十天的口傳心授,李天華教練對長槍有了較全面的把握,獲益匪淺。李教練在返回上海途徑鄭州時,借機去了少林寺,經少林寺武術辦公室主任、少林寺武藝家鄭書民引薦,與少林主持永信法師的師弟永智、永悟兩位法師切磋了有關古代武藝,並對少林寺壁畫中武圖的各個招勢進行了探討,這對研究戚氏拳經三十二勢“拳法”很有幫助。找到了這些根據後,李天華教練對揭開“圖譜”長器械九項的真面目更加充滿了信心。10月23日李天華教練回到上海,崔秉珍博士因其母有病回國探視,李天華教練帶盧東鎬博士開始繼續進行長槍前譜十二槍套路展現,長槍後譜十二槍套路及旗槍、竹竿槍、狼筅、鏜鈀、月刀、夾刀、鞭棍,源槍一理,相繼而成。與此同時,邱丕相教授、陳寶強博士所撰寫的“圖譜部分招勢名稱來源及解釋”業已完成,交給沈教授,沈教授看了說“很好”。他認為“這是目前韓國最好的武藝復原”。11月下旬,崔、盧兩人去韓國大丘市一所學校裡,由韓國的制片商拍了電影並准備發行。這項工作雖已結束,但李天華教練認為這項研究工作是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目前的研究狀況還是很膚淺的,困惑和問題還很多,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

   

五、少林武藝與《武藝圖譜通志》

    少林武藝有很多內容在《武藝圖譜通志》中有很多詳細的記載。拳法“案”中載有少林拳法和武當拳法的比較。自“唐宋以來,其術有二。一為外家,二為內家。外家則少林為盛,外家則張松溪為正。”記有六路少林通臂拳歌訣,如“佑神通臂最為高,鬥門深鎖轉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勢,撤出抱月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殺錘衝擄兩翅搖”,共千余字的完整拳譜。並記敘“內家拳法曰自外家少林,其術精矣,張三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說明武當拳法根基源自少林拳法。

    少林武藝的棍棒在《武藝圖譜通志》中顯見,詳細記述了棍棒的形制、材質、尺寸、重量及發展演變史。完整記錄在案的少林棍法闡宗曰破棍第一路至第六路拳譜,如破棍一路第一勢四平搭外扎足,法曰圈外搭圈裡著,我立四平彼搭我圈外,扎我圈裡。第二勢雙封單閉……等。此少林棍拳譜約一千六百余字。“案”中記載,眾器之用,身手足要不出於棍法之外,是故茅氏以為諸藝宗於棍,棍宗於少林。少林之說莫詳於程宗猷之闡宗。“案”中還記有:少林三分棍法,七分槍法,兼槍帶棒,此少林為棍中之白眉(三國馬良季常兄弟五人,白眉最良)。說明《武藝圖譜通志》中的這些在“案”實錄是以嫡派正宗《少林棍法問答篇》中截出。

    筆者以少林的白眉棍法與《武藝圖譜通志》的槍棒相比較,發現相同及相似至半。如“鐵手耕地勢,青鳥回頭勢,太公釣魚勢、白猿搶刀勢,邊攔、裙攔、跨劍勢、鋪地錦勢”等皆勢名和動作相同。在有些勢法上有的名稱略有所異,但動作是相同的。如“金剛抱琵琶與琵琶勢,朝天槍與朝天勢,孤雁出群與青龍獻爪”等。此外,《武藝圖譜通志》中的對棍套子皆從俞大猷的《劍經》中截出。

    綜上可見,少林武藝在《武藝圖譜通志》中記載的內容很多,是明代中國流傳到國外的少林武藝見證。

六、給中國武術界的啟示

    韓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原本古代圖譜通志”所撰記的十八般武藝是一本比較集中的、綜合的流傳在國外的中國武藝珍貴文獻,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武學價值、歷史價值,是古朝鮮宣廟年間(明代)中朝兩國為抗擊日本侵朝者而進行的軍事武藝交流的見證。“圖譜”是朝鮮君主御定,由朝鮮全國最好的畫師、最好的書法家、李德懋、樸家齊撰寫。文獻主要篇章收錄了“御定”武藝圖譜通志序,卷首著有“凡例”、“兵技總敘”、“戚矛事實”、“技藝質疑”、“引用書目”,武藝記載了拳法一項,短兵長刀9項,長兵器械9項,對練3項及馬上武藝兩項。其內容豐富,聚集中華武藝之精華,可謂國內外中華武藝少見。我國傳流下來的武藝圖譜比較分散,沒有系統的將十八般武藝收集於一冊。因此這本武藝圖譜通志對研究中國軍事、歷史、軍旅武藝、民間武藝文化均具有重要意義。但遺憾的是,在我國尚未一家武藝研究所對此進行專門的研究,反而是友邦開了先河。中國武藝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國粹遺產。外國人說“中國武藝功夫在民間,在社會”,這話講的不無道理。雖然目前中國傳統武藝功夫有某些個人和國體作了一些研究開發工作,但是與國外的研究規模、研究環境、重視程度比較而言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為此,筆者冀希望國內外有識之識,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以各種形式介入和關注中國傳統武藝功夫的研究,發掘繼承推廣中華武藝產業,創建武藝文化學校,為國家培養人才,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武藝文化添磚加瓦,讓傳統武藝煥發時代的青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nywu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